2020年11月19日,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了GB/T 10288—2016《羽絨羽毛檢驗方法》國家標準的修改單(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20年第26號), 修訂內容自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。
原創:中國纖檢
2020年11月19日,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了GB/T 10288—2016《羽絨羽毛檢驗方法》國家標準的修改單(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20年第26號), 修訂內容自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。
據悉,該標準的修訂主要集中在蓬松度的測試上,對“前處理箱”“操作方法”和“結果計算”三方面進行了修訂。那么此次修訂是基于什么原因?修訂后對檢測人員的操作有什么影響?修訂前后檢測結果有無差異?針對以上問題,本刊邀請中國羽絨工業協會標委會秘書長許杰進行解讀。
1 羽絨蓬松度測試的原理是?標準修訂前在測試操作上有哪些問題?
羽絨的蓬松結構中可以蘊含大量空氣,空氣的低導熱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,也因此使得蓬松度成為決定羽絨制品保暖性能的最直接指標,也是羽絨最重要的質量指標之一。實驗室蓬松度的測試原理是指在一定內徑的容器內,一定量的羽絨羽毛試樣在一定量壓盤壓力作用下所占的體積或高度。由于羽絨的蓬松性決定了其具有可壓縮性和高吸濕性。其體積可輕易壓縮到蓬松狀態下的1/10、在不同溫濕度環境下其質量變化率可達到5%~10%。因此為了獲得準確的蓬松度測試結果,必須保證實驗室在規定恒溫恒濕環境下,使用更有效、易操作、穩定的羽絨還原方法。目前實驗室普遍采用的是蒸 汽還原法。
蒸汽還原方法是在原有的靜態還原、滾動烘干還原基礎上,發展的最新,也是國際公認的最佳羽絨還原方法。蒸汽還原不會人為提高蓬松度,但可將嚴重并長時間壓縮過的羽絨,恢復到其5%以上的蓬松度數值。蒸汽還原方法是用蒸汽把絨子充分打濕、充分還原,再經過恒溫恒濕還原后進行測試的過程。
GB/T 10288—2016《羽絨羽毛檢驗方法》原規定的還原箱紗網為100目,在實際操作中發現由于孔徑偏小,蒸汽吹入較困難。要保證絨朵得到充分打濕和充分還原,對蒸汽發生器性能和操作人員手法要求較高,操作難度較大,造成檢測機構之間的測試數據差異較大。
此外,GB/T
10288—2016《羽絨羽毛檢驗方法》規定試樣是由倒料桶中自由放落至測量容器后用攪棒將表面撥平。為確保蓬松效果,新方法結合國際標準的做法,增加了用攪棒對試樣的再次攪拌。
新方法的修訂,使測試結果與國際方法接軌,有利于降低檢測偏差,提高蓬松度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穩定性,提升蓬松度的指標,便于與國際標準接軌。
2 標準修訂涉及哪些內容和改進?
(1)為達到更好的還原效果,將前處理箱做了以下修改:將前處理箱的篩網目數,由100目修改為(14~16)目。
(2)為降低檢測誤差,在測量環節做了以下修改:
1)保留用漏斗式倒料桶放落羽絨試樣的方式,同時增加了輕微攪拌的要求,并對攪拌方法及攪拌時間進行了詳細規定。
2)蓬松度儀刻度值的記錄時間由原來的“待壓盤自然緩慢下降至試樣表面后2min”修改為“……60s”。
3)試驗結果由原來的一組試樣3次測試結果的平均值修改為兩組試樣6次測試結果的平均值。
具體修改單的內容如圖1所示。
圖1 GB/T 10288 修改單發布稿